物流:专注于抗通胀环境
发布时间:2019-11-03 08:08:30
物流:专注于抗通胀环境
深度研究
本着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抗击通货膨胀已成为2011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件运输一般是指大设备的运输配送。大件是在重量、体积上占有优势的物品,在运具上,大件物品有严格要求,不是一般的运输车辆可以完成运输的,需要用到特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超限设备(货物)是指装载轮廓尺寸超过车辆限界标准;超重设备(货物)是指车辆总重量对桥梁的作用超过设计活载。整车物流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面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如何在反通货膨胀时期调整投资策略,我们认为购买价格上涨品种不是一个好的选择,但增加物流投资有望取得良好的效果。
抗通胀的政策环境之下,之所以建议关注物流领域,逻辑在于从保证产品供应的方向来考虑解决通胀问题的方法。管理层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重点保证农产品等物资的供应,思路就在于此。疏通物流领域的障碍,无异于加快产品中间环节的流通速度,对以保证产品的供应有极为积极的作用。
从政策和经济两个方面来看,我们认为物流业有机会形成更大的发展前景。从政策角度来看,除了需要对抗通胀外,该国已在年初通过了“物流业振兴计划”。 “规划”亮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物流企业集团,初步建立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方便快捷,安全有序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显着提高,第三方物流比重增加,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物流的整体运营效率显着提高。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例已经从目前的水平下降。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政策支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在现代环境下,公司对跨区域物流的需求将逐步增加,国际竞争趋势将特别推动这一需求。数据显示,在“九五”期间,中国一个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需要1.7个单位的物质流支持,这个数值已上升到2.88。随着经济现代化步伐继续向前发展,这一价值将会增加。 。因此,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从经济层面来看,物流业都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劣势在于信息化能力较弱,导致产品物流过程控制能力较弱。近年来,联邦快递、DHL等国外大型物流公司推出了限时服务等新的服务项目,对中国高端物流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外,国内物流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价格上,特别是快递业。
结合国际公司的经验和国际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以下几点对于中国物流业取得更大发展不可或缺:1。确保运输渠道的特殊性和高门槛,这是必须获得速度优势。 2.高度智能的信息系统。这样可以保证所有环节的顺畅连接,降低中间成本,使企业获得成本优势。 3.品牌优势。品牌优势将有助于渠道的占领和后来的合并。